最近校园里可是掀起了一股新潮流,你知道吗?那就是“烟市游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别急,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这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烟市游戏:校园里的新宠

想象一群小学生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烟卡,在操场上你追我赶,拍得那叫一个热闹。这可不是普通的卡片游戏,而是由香烟包装盒做成的“烟市游戏”。
烟卡:从烟盒到游戏道具

别小看了这些烟卡,它们可是大有来头。学生们会收集不同图案、品牌的废弃烟盒,然后巧妙地折叠成卡片。这些烟卡不仅颜色鲜艳,图案各异,而且还有着不同的“身份”。
烟卡的价值:价格与等级

你知道吗?这些烟卡在校园里可是有“价格”的哦!学生们会根据烟卡的种类、品牌和稀有程度来决定它的价值。比如,“和天下”烟卡可能值3块钱一个,而“大重九”烟卡就贵多了,得100块钱呢!
烟卡的秘密:真假难辨
别以为这些烟卡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道具,它们可是有着自己的“秘密”。学生们不仅能通过烟卡是否残留烟味和包装有无胶水来分辨真假烟盒,还能根据香烟的档次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
烟卡的来源:多种多样
这些烟卡从哪里来呢?学生们主要通过文具店购买、路边捡拾或向大人索要。有的学生甚至会在学校周边小店花1.5元购买到一张心仪的烟卡。
烟市游戏:孩子们的社交平台
烟市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游戏,它还是他们社交的平台。通过交换烟卡、讨论烟卡的价值,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了友谊,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烟市游戏:潜在的风险
当然,烟市游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孩子们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会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此外,部分学生为了得到烟卡,在路边寻找丢弃的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
专家观点:关注与警惕
北京市控烟协会对此表示,烟卡是变相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会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此外,从心理学上讲,儿童的从众心理比较强,拍烟卡本身是一种儿童正常的猎奇和游戏行为,但其材质的特殊商业属性会对游戏者产生熟识效应和消费诱导,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家长的声音:担忧与期待
家长们对烟市游戏也表达了担忧。一位家长说:“我儿子最近放学后不再认真写作业了,放下书包就抱着个铁盒子往楼下跑。他频繁地催我爸爸抽烟,提出要把烟盒留给他。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在小区、放学回家的路上捡东西,一问便说是找‘宝贝’。问家里要钱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
:烟市游戏,利弊共存
烟市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游戏,既有其独特的魅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既要看到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社交价值,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希望家长们和学校能够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